在工業設計領域深耕十數載,封昌紅自執掌深圳市工業設計行業協會以來,在全國先后發起成立中芬設計園、河北工業設計創新中心、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深圳開放創新實驗室、深圳創新設計研究院、中瑞設計港、雄安新區未來工業設計研究院、定州工業設計創新中心、江西紅品創新設計中心、青島工業設計創新中心、中國工業設計協同創新平臺等設計創新載體。
始于將中國設計在全球發聲這一初心,封昌紅以“引進來,走出去”為路徑、 以“設計是產業鏈最高端引擎”為立足點,帶領團隊與全球30多個先進設計城市建立戰略合作,組織承辦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深圳主會場、深圳國際工業設計大展、河北國際工業設計周、金蘆葦工業設計獎、第十二屆國際微觀裝配實驗室年會、倫敦百分百展中國館、深圳國際創客周、中國(深圳)國際工業設計節、全球青年創新集訓營(UNLEASH2019)等高端國際化行業活動,引入全球頂尖設計創新資源,促進中國設計接軌國際,為深圳創造、河北智造注入工業設計創新思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為中國產品往品牌轉變、中國制造往創造轉變探索發展模式,讓世界看見影響世界的中國設計。2018年封昌紅以前瞻性思維提出“設計新生,和而不同”全新理念,并在2019年提出“城市共創,設計開窗”升級理念,主張以設計的力量打造一座有遠見的城市,在全球設計界引起共鳴。
《設計》:“設計扶貧聯盟”是在什么時間以及怎樣的契機下成立的?
封昌紅:“設計扶貧聯盟”始于第五屆深圳國際工業設計大展中一個工作坊的想法,因為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脫貧攻堅還剩下三年時間,我認為設計師除了創造產品的商業價值外,還有著沉甸甸的社會責任,設計師要思考,該如何在有限的三年時間里展現設計的擔當。所以當時工作坊的主題是“設計有愛,扶貧無界”,把深圳很多知名的設計公司,我們副會長以上級別的設計機構,像洛可可、佳簡幾何、容一等的創始人來一起探討,怎樣用設計的力量為扶貧助力,為扶貧做一些事情。工作坊里我們還舉了一個例子,那時候我們剛剛去河北,看到一些河北村莊里老人手工做的鞋子很精美卻只能賣三十塊錢,于是我主持了一次工作坊,組織選手分成四個小組來尋求解決方案,無論是改變鞋子的工藝材料,還是用全新的營銷方式,讓鞋子的價格從30塊錢升值為300塊錢。四組方案出來后,經過PK還進行了頒獎。經過了那次工作坊之后,大家紛紛產生了做一個設計扶貧聯盟的想法。中央賦予深圳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要做示范,做樣板,所有才有了現在的深圳經濟特區先行示范區的使命,所以我們設計一方面要先行,一方面要示范,三年前我們提出“設計扶貧”的概念就具有示范意義。
那場工作坊之后,所有參與了活動的設計機構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聯盟中的成員。隨后我們開展了很多走進貧困山區、國字號貧困縣的活動,比如邢臺的臨城,我們做了綠嶺核桃,打造了一系列核桃相關產品;還有黃家土布,讓五六十歲的村人把非遺手藝傳承下來,提升了產品的附加價值,解決了當地上千貧困戶的就業問題;清河羊絨雖有“世界羊絨看中國,中國羊絨看清河”的美譽,但當地其實還是以小作坊形式為主,我們幫助他們打造出了區域性的品牌,這也是“設計扶貧”特別好的方法和路徑。從分梳、紡紗到織布、成品,到區域品牌,我們做了全產業鏈的解決方案,讓清河羊絨重新煥發活力,銷售額在1年半的時間里增加了180倍,現在是全國銷冠。此外,深圳還對口扶貧廣東河源、廣西百色等地。
第五屆深圳國際工業設計大展積極響應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指示,貫徹落實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原則,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的要求,首次設立十九大專題工作坊——《設計扶貧工作坊》,根據貧困縣的特色,通過調研分析和設計,為扶貧縣提供解決方案。深圳市工業設計行業協會會長封昌紅表示,設計師除了提升商業價值以外,還應該負有更大的社會責任和使命擔當,希望通過這次大展,探索出深圳設計扶貧模式和路徑,讓精準扶貧結出碩果。
《設計》:您參與的“設計扶貧”項目持續了多長時間?您具體參與了哪些工作?
封昌紅:逐漸讓設計這個工具在脫貧攻堅事業上發揮其專業能力同時創造社會價值,這是非常榮耀的事情。當然,開始的過程也是蠻難的。最初我和河北的一些扶貧干部交流,他們更熟悉的是“產業扶貧”的概念,并不理解設計能夠通過哪怕些微的改變就讓農副產品、非遺作品具有很高附加價值,就會問“設計扶貧是干嘛?”所以“設計扶貧”概念的滲透就成了工作中的第一個難點,你要苦口婆心地講給當地人。一方面要給各級決策者把概念講透,同時還要培訓擁有技能的手工藝人;第二個難點是“設計扶貧”相關政策的落地,因為設計首先就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全新的戰略工具、全新的路徑,對它的理解就非常難;第三個難點是可持續性,在做好了一個項目之后,下一個項目如何在其基礎上進行迭代誕生新的項目,這就需要政府部門和相關機構跟當地進行三級聯動,才能做出可持續性。
《設計》:對于設計賦能,請您介紹下設計可以從哪些方面或環節進行賦能?
封昌紅:在這個領域深耕了15年,對“設計賦能”研究得比較多,我一直在想,設計當然即戰略,設計即生產力,設計即競爭力,但是設計到底能為哪些領域賦什么樣的能?這是我十五年來思考的比較多的問題。終于在去年,我理出了一條比較清晰的思路:設計在三個領域的賦能。首先,設計賦能產品;其次,設計賦能產業;第三,設計賦能城市。其實,在每一個領域里面,設計都有其使命和價值。設計賦能產品是最容易理解的,這是所有工業設計史、產品設計師都能定義一個產品,從0到1選用什么樣的材料、風格,然后從1到N,N到品牌,這是一個產品線的邏輯和脈絡。在賦能產品的過程中,一個10塊錢的產品通過設計讓產品更有溫度,就可能升值為100塊錢,這是比較容易理解的設計賦能。設計賦能產業就是讓這個產業有更加核心的競爭力,這也是我們這三年多來在河北的探索。在深圳,設計賦能消費類電子或者傳統的九大優勢產業,服裝、鐘表、珠寶、家具等,我們都做了很多探索。這三年來我們在河北做了大量的探索,基于107個特色產業集群,讓設計的力量在每個集群中都能夠發揮作用,串聯產業鏈生態體系。以清河羊絨為例,從分梳、紡紗到織布、成品這四個步驟中,我們各選出一個龍頭企業作為表率,再加上銷售平臺,在產品設計好之后賣出好價格,彼此之間形成一個生態體系,帶動整個產業鏈的提升。設計賦能產業是對產業極大的推動力量,尤其在當今數字經濟、5G時代下,我們的工業設計在賦能產業的時候,以深圳為例,作為科技創新之城,深圳是中國第一個被聯合國授予設計之都稱號的城市,是全球范圍內科技與時尚最有抓手的城市,無論是女裝、珠寶、鐘表、家具、消費類電子產品等,這些都是設計賦能產業所來帶的特別核心的競爭力。尤其現在雙驅驅動深圳的時代背景,粵港澳大灣區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大機遇,吸引了全球的科技力量、設計創新力量,聚焦在以深圳為核心的領域,迸發創新的能力。第三個是略為難以理解的“設計賦能城市”的概念,更多聚焦的是人文關懷的層面,通過服務設計的加入,讓城市更有溫度。我們在雄安正在嘗試從零開始“設計賦能城市”,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除了要讓傳統的產業通過設計轉型升級更有競爭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希望以設計的力量讓雄安這座城市有溫度、有遠見,這也是我們的使命。當然,最終的愿景還是全球設計雄安發布,就像我們國際工業設計周、雄安設計論壇、金蘆葦工業設計獎,雖然聚焦的是未來設計,最核心的還是我們要向世界發出中國設計的聲音,提供中國的解決方案,那就是創造歷史、追求藝術,同時也是中西合璧以中為主,古今交融的一個中國解決方案,就是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雄安樣板,雄安解決方案。我覺得身處在這個美好的時代,也趕上“特區”、“新區”這樣的“雙區”機遇,作為一個設計人,肩上的擔子很重,使命感很強,我們希望設計能滲透到城市的各個角落,百姓都能夠感覺到城市真的美了,方便了,發自內心地熱愛這個城市。
設計人對城市的付出,讓所有人對設計的價值有所認知,希望設計的力量能夠讓城市散發出人性的光芒,讓城市熠熠生輝。
扶貧工作坊由封會長親自主持,融一鳳巢、LKK、inDare、月步文化、佳簡幾何、設際鄒、金箍棒、意臣、二十一克、加利弗、熙元、寶嘉能源、鼎典、矩陣等十四家設計公司設計總監級別以上的管理人員參與。共同探討脫貧攻堅戰,設計師能做什么,怎么彰顯設計界的力量。首先由封會長進行主題分享,隨后分組討論案例,小組代表分享,再由主持人點評總結并選出最佳小組。
《設計》:您認為設計在扶貧的路上還能發揮什么作用?
封昌紅: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就要檢驗三年前提出的“設計扶貧”至今到底取得了怎樣的收獲。所以我認為,一方面要把過去三年走過的路,無論是經驗還是教訓,包括我們對日本“一村一品”項目的走訪所得到的先進經驗,總結起來,以展覽、工作坊的方式進行分享;另一方面,收官不是結束,是設計助力扶貧的新的起點,在已經取得的經驗的基礎上,我們要探索更直接、更有效、更容易推動的方法。目前看來,前三年的工作開展還是非常的難,首先培訓是個難點,第二個難點是要做出成績來,第三個難點是要有可持續性。所以我覺得,2020年之后,“設計扶貧”應該到達一個新的起點上,總結出一套方法論和路徑。在“設計扶貧”這個領域,下一步我們要承擔更大的責任,同時要拿出我們自己一套模式出來,無論是針對廣東還是河北的,都有價值。
《設計》:您如何評價“雙區”時代背景下設計人的使命?
封昌紅:在過去的15年間,我們在深圳實現了“讓世界看見中國設計”的理想和目標,下一個10年,我們更大的志向、更堅定的信念和目標就是“讓世界看見影響世界的中國設計”。我想,在這種“雙區”發展的大時代背景下,一個是深圳經濟特區,一個是有“未來之城”、“典范之城”、“千年之城”之稱的雄安新區,都是設計人能夠發揮自己的力量最好的主戰場。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加上我們設計人的努力,在未來,我們美好的愿景一定會實現。
參與者熱烈討論、積極出謀劃策,共同推動脫貧工作接軌創新設計文化,并成立了設計扶貧聯盟,深圳的工業設計企業將聯合起來推動扶貧工作,打響設計界扶貧第一槍。
《設計》:請您分享幾個參與過的“設計扶貧”典型案例。
封昌紅:1.臨城是河北省邢臺市的貧困縣,該縣核桃作為邢臺市的十大食品加工特產,一直面臨著高產低賣的問題。
河北企業將業務重心放在批發和代加工業務,缺乏設計研發和終端品牌能力,部分企業雖配有自己的研發和設計人員,但這些人員由于缺乏前瞻性的創新能力,無法對產品進行創新研發,導致產品附加值低、溢價能力差、缺乏市場競爭力。
工業設計的力量創造食品產業轉型升級新價值
河北綠嶺康維食品有限公司是全國唯一的核桃全產業鏈企業,綠嶺核桃與朗圖設計聯手的綠嶺核桃乳產品包裝及品牌設計升級,以“品牌+產品+營銷”的設計思維,強化企業優勢建立競爭壁壘,打造“從種植開始,全產業鏈品質保障”的企業定位,對其進行品牌升級、品牌包裝,并為綠嶺核桃乳打造新產品線,開拓創新銷售途徑,進攻一、二、三線城市,開拓新市場,從而提升企業營業額和品牌影響力。同時輔以熱播電視劇和熱門事件對產品進行事件營銷,新產品在3個月內銷量突破6000多件。以此給整體產業帶來了發展新動能。
2.江西紅品創新設計中心身處江西省豐城市,依靠設計的力量,充分調動行業積極主動性,推廣工業設計因地制宜實施精準扶貧。聯合設計公司整合豐城市洛市鎮十件具有特色的當地農副業產品,對十個類別的產品整體打包設計,以羅山好禮為地域品牌,打造區域農產品品牌,大幅度為農民企業家創收,助推當地農村經濟,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同時也深入上饒、九江、撫州、新余等地,與當地企業進行對接。江西奔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開發出全球首創竹子鍵盤、竹鼠標等環保電子產品。但由于自身品牌意識薄弱及缺乏自主設計能力,在中心入駐設計公司介入后,經過前期市場調研,對企業產品進行全新定位,并打造了更符合時下市場流行趨勢的全新系列產品,使企業大幅創收。
3.動員社會與高校設計力量,培育本土區域文創產品,塑造安新特色產業品牌價值
廣泛搭建設計交流平臺,組織開展設計交流及設計扶貧對接。利用白洋淀文化旅游產品創意設計大賽等相關平臺,集聚設計創新資源,并動員社會與高校設計專業師生力量參與設計扶貧的各項工作中。2019年4月22日-25日,雄安新區未來工業設計研究院與河北工業大學共同組織開展了“傳統文化與創意設計”課程。期間,師生們相繼到安新蘆葦規劃館、河北明珠白洋淀農副產品科技有限公司等地學習參觀。河工大學生圍繞“地域文化×設計再造”這一主題,結合安新地區特色蘆葦文化元素進行了創意設計。僅通過首屆白洋淀文化旅游產品創意設計大賽與“傳統文化與創意設計”課程兩個項目,就成功設計研發出18款蘆葦元素設計產品,內容涵蓋編織包、一次性餐具、茶包、收納板、葦編燈具、葦編眼鏡、明信片、飲品包裝、紙巾盒、蘆葦鏡等。這既培育了本土區域文創產品,也塑造了安新特色產業品牌價值,更通過在產品落地生產過程中引入當地勞動力,實現了設計扶貧,助力新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