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業(yè)大學 包裝設計藝術學院 袁嘉欣
湖南師范大學 美術學院 吳 衛(wèi)
摘要:雅各布森是丹麥現(xiàn)代主義的先驅,也是一位全能型的設計天才,他在建筑設計、家具設計和產品設計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現(xiàn);雅各布森在建筑設計上十分注重整體性的總體藝術設計,強調外部空間與周圍環(huán)境完美融合,內部裝飾細節(jié)與建筑風格也要完美統(tǒng)一;他在家具設計上,創(chuàng)造了偉大的蟻椅、蛋椅和天鵝椅,他善于從自然界中獲取形態(tài)靈感,展現(xiàn)了北歐優(yōu)雅的有機造型風格;雅各布森在產品設計上強調極簡的功能主義,其造型簡約且功能完美的設計作品,打上了鮮明的斯堪的納維亞設計風格的烙印;雅各布森的設計探索推動了丹麥現(xiàn)代主義的發(fā)展,他的設計理念給20世紀的設計師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關鍵詞:現(xiàn)代主義 整體設計 有機造型 功能主義 比例
中圖分類號:J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7)11-0090-03
Abstract:Jacobson is the forerunner of modernism in Denmark, and he is also an all-powerful design genius. He had outstanding performances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furniture design and product design. Jacobson, who focused on the overall artistic design in the architectural aspect, emphasizes that the outer space is perfectly integrated with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d the interior decoration is also perfect for the architectural style; In the furniture design area, he designed the famous Ant-Chair, Egg-Chair and Swan-Chair. He is good at getting inspiration from nature, showing the elegant, organic style of Northern Europe; Jacobson emphasized the minimalist functionality in product design. His design workpiece is minimalist in shape but with perfect function. Therefore, his design is with the distinctive brand of Scandinavian style. Jacobson’s exploration in design area has driven the development of Danish modernism. His design concept has charted the course for designers in the 20th century.
Keywords:Modernism Integral design Organic style Functionalism Proportion
一、背景
20世紀初,隨著工業(yè)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工業(yè)化進程已經勢不可擋。20世紀20年代,現(xiàn)代主義設計早期運動在歐洲興起,出現(xiàn)了眾多設計流派,平民化消費意識的成熟和人們審美趣味的提升以及現(xiàn)代建筑的興起都推進了現(xiàn)代主義的發(fā)展,新技術和新材料的出現(xiàn)也為實現(xiàn)新的設計構想提供了可能性。在1925年的巴黎國際博覽會(ExpositionUniversally de Paris)上,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國家注1的設計引起了大眾的關注,其中,丹麥的產品設計更是廣受好評。1930 年的斯德哥爾摩博覽會(Stockholm International Fairs)上,斯堪的納維亞設計將本土傳統(tǒng)手工藝與德國包豪斯風格的功能主義融合在一起,形成獨具特色的斯堪的納維亞風格(Scandinavian Style)注2,此后這種設計風格在世界設計領域中廣受贊譽。[1]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讓城市生活遭到了空前的毀滅,由于戰(zhàn)后重建的急切需求,一種強調機器效率的設計風格盛行,隨著大批量的機械化生產,形成了設計上的形式主義,特別是德國設計中冰冷的、抽象的幾何形式是當時功能主義的典型范式。隨著經濟的復蘇,戰(zhàn)后的現(xiàn)代主義得到空前的發(fā)展。美國和北歐的設計學派是這一時期最重要的代表,尤其北歐的丹麥、瑞典和芬蘭以其各自的獨特探索,對現(xiàn)代設計進行了新的詮釋,在現(xiàn)代設計運動中獨樹一幟。20世紀50年代,科學技術進一步發(fā)展,新工藝和新材料的出現(xiàn)都極大促進了現(xiàn)代家具的發(fā)展。斯堪的納維亞設計也產生了一次新的飛躍,在現(xiàn)代設計流派中擔任了舉足輕重的角色。20世紀的斯堪的納維亞國家涌現(xiàn)出一大批現(xiàn)代設計大師,而丹麥設計大師阿恩·雅各布森(Arne Jacobsen)就是其中一位罕見的設計全才。[2] 作為丹麥現(xiàn)代主義設計的領導者,他在建筑設計、家具設計和產品設計等方面都建樹頗豐,引領了丹麥的現(xiàn)代主義設計,特別是由雅各布森設計的一系列椅子也成為20世紀現(xiàn)代經典家具之作。
二、雅各布森簡介
阿恩·雅各布森(Arne Jacobsen,1902~1971),20世紀丹麥現(xiàn)代主義的領軍人物、丹麥著名建筑師、工業(yè)產品與家具設計大師(如圖1)。雅各布森1902年出生于哥本哈根,上大學前當泥瓦匠的經歷,引發(fā)了他對建筑的興趣。1924年(22歲)經歷了在一所建筑學院四年的學習后,他被丹麥皇家建筑藝術學院建筑系所接受,那里被視作是古典主義世界的理想天地,這也是雅各布森早期建筑風格偏向傳統(tǒng)建筑的原因。在學生時代,雅各布森的設計才能就顯露無疑,在1925年(23歲)巴黎國際博覽會上他設計的一張椅子獲得銀獎。雅各布森在1927年(25歲)于皇家建筑藝術學院畢業(yè),同年,他設計的位于卡拉姆堡(Klampenborg)的國家藝術畫廊被建筑師協(xié)會授予金獎,從而獲得了建筑師職業(yè)證書。1927至1929年(25~27歲)雅各布森在保羅·霍爾松(Paul Holsoe,生卒年不詳)的建筑設計事務所工作。[3] 1929年(27歲)雅各布森同弗萊明·拉森(Fleming Lassen,1902~1985)注3合作,參加了由建筑師協(xié)會舉辦的,以“未來住宅”為主題的設計競賽,建筑采用當時最先進的理念,屋頂甚至考慮了直升機降落平臺。1930年(28歲)他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設計事務所,成為一個獨立建筑師。從學生時代到1940年(38歲)期間,雅各布森深受瑞典建筑大師阿斯普朗德(GunnarAsplund,1885~1940)注4建筑思想的影響,強調建筑與周圍環(huán)境的融合,如奧爾胡斯市政廳(Aarhus City Hall)、諾瓦工廠(Novo Factory)等建筑。
1943年(41歲)雅各布森因為政治原因離開丹麥,開始了自己在瑞典將近兩年的流亡生涯。他從大自然中獲取藝術靈感,通過繪畫來表達對現(xiàn)實的感受,這種經歷加深拓展了雅各布森的有機設計理念。[4]二戰(zhàn)后,隨著經濟的逐步復蘇,新的建筑技術和材料出現(xiàn),在把這些革新引進丹麥的過程中,雅各布森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他并沒有像其他強調革新的設計師和建筑師一樣,把所有的一切都投入到丹麥設計中,而是有借鑒性地吸收并利用。20紀50年代是雅各布森設計活動的鼎盛期。1950年至1952年間(48~50歲),雅各布森全神貫注于蟻椅(Ant Chair)的設計,蟻椅的面世,引起了家具行業(yè)內很大的轟動。1956年至1965年(54~63歲),他擔任丹麥皇家建筑藝術學院教授。1958年至1960年(56~58歲)雅各布森為北歐航空公司(Scandinavian AirlinesSystems 簡稱SAS)設計了他非常著名的整體設計作品——麗笙皇家酒店(Radisson Blu Royal Hotel)。雅各布森包辦了這棟建筑由外到內的所有設計,具有雕塑般美感的天鵝椅(Swan Chair)和蛋椅(EggChair),就是他專門為這棟酒店大廳設計的,成為他的代表作,奠定了雅各布森工業(yè)設計大師的地位。雅各布森晚年的作品趨于抽象簡約的風格,他在60年代設計了系列餐具,強調極簡的造型,成為丹麥60年代工業(yè)設計的代表作。1971年(69歲),雅各布森于哥本哈根去世。
三、雅各布森作品風格探析
雅各布森的設計理念對20世紀現(xiàn)代設計的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他將現(xiàn)代建筑的功能至上與北歐傳統(tǒng)建筑的有機特質完美融合,在實踐中將刻板的功能主義轉變成精練而雅致的形式。他在建筑領域建樹頗豐并將自身對于建筑的獨特見解延伸至家具、餐具等,強調設計的整體性,從建筑的單體設計到室內的家具設計都是按照同一種藝術風格精心完成的,由此催生出一系列曠世之作。他的家具形態(tài)多從自然元素中提煉并轉化,呈現(xiàn)出優(yōu)雅的有機造型。雅各布森的設計是經過精密計算的,極簡的設計造型同時還兼具實用的功能,精心設計的作品里有著便利性的巧思。
-
精煉的整體設計:雅各布森在建筑設計領域有著卓越的成就,從1926年到1971年(24~69歲)他為丹麥及世界各地設計了大量的建筑。雅各布森的建筑作品都十分注重整體性的總體藝術設計注5,強調外部空間與周圍環(huán)境完美融合,內部裝飾細節(jié)與建筑風格也完美統(tǒng)一,[5] 設計形式也不拘泥于固定模式。他大膽創(chuàng)新,喜歡采用最先進的技術與材料,這些設計理念貫穿了雅各布森的整個建筑設計生涯,使他的設計達到極致完美。
-
麗笙皇家酒店(如圖2、3)是雅各布森建筑設計生涯的一大里程碑,是1958年(56歲)他為北歐航空公司設計的斯堪的納維亞第一家招待貴賓的五星級酒店,建成于1960年(58歲)。這棟建筑在哥本哈根是首屈一指的,它在整體外觀上采用簡約的垂直分割,可開合的玻璃帷幕外墻,讓湛藍的天空能映射在建筑上,玻璃顏色的選擇與天空和云彩的反射效果相呼應,使其與廣闊的天際融為一體,整棟建筑呈現(xiàn)給人簡約前衛(wèi)的印象。建筑平面根據它所應有的各種不同功能的需要而進行了規(guī)劃,多種不同的空間需求融入了這棟22層的摩天大廈,飯店、酒吧、會議室、商店、旅行社等公共服務設施于較低的樓層,這個區(qū)域平衡了酒店的垂直感。雅各布森十分注重對細節(jié)的推敲,建筑大廳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不放過,從總體藝術的角度進行整合設計。在他看來,建筑內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與建筑外觀和結構同樣重要,他對酒店的每處細節(jié)都進行了整體搭配,親自設計了酒店必備的每個元素包括家具、地板、燈具、門窗等,使其與室內環(huán)境完美搭配、渾然一體。他毫不掩飾對于細節(jié)設計的瘋狂熱愛,將多樣化的元素完美地統(tǒng)一在一起。雅各布森的經典之作天鵝椅和蛋椅就是為專門為這棟建筑設計的,優(yōu)雅簡約的造型將建筑的“剛”與軟裝的“柔”在同一空間內完美融合。雅各布森的大膽創(chuàng)新讓這棟大樓名聲享譽世界,成為他經久不衰的經典代表性建筑。、英國牛津大學的圣凱瑟琳學院(St Catherine's College)(如圖4)是雅各布森晚年比較有名的整體設計建筑作品,設計藍圖從牛津大學近郊開始規(guī)劃,設計內容詳盡到家具、餐具、窗簾、煙灰缸等細節(jié)。學院主體建筑與牛津大學其他古樸風格的建筑風格迥異,卻又能夠與周圍環(huán)境融為一體,充分體現(xiàn)了雅各布森對古老英國學院傳統(tǒng)建筑的尊重。雅各布森設身處地的從學院的具體需求出發(fā),對各個區(qū)域的功能進行了細致的規(guī)劃。餐廳的設計(如圖5)滿足了學院舉辦各種儀式的需要,牛津椅就是雅各布森專門為圣凱瑟琳學院設計的,牛津椅采用單曲線層壓板,高靠背的造型帶有儀式性的莊重感。拋棄了具有裝飾性的吊燈,餐廳的光源直接來源于天花板的射燈,使整個空間顯得十分空曠,混凝土的運用增強了空間的沉穩(wěn)感,也襯托出木制家具的材質,整個餐廳顯得莊重又不失跳躍感。雅各布森為圣凱瑟琳學院的整體規(guī)劃注入了大量的心血,他曾希望建筑晚十年被投入使用,以確保后續(xù)設計的完整性,這也使得圣凱瑟琳學院成為雅各布森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作品之一。
2.優(yōu)雅的有機造型:雅各布森的家具設計既堅持功能主義原則,又表現(xiàn)了人與自然共生的人文情懷,他大量運用仿生造型,將自己看到的自然元素繪制成有機圖形,并將其融入創(chuàng)造性的設計過程。這樣的創(chuàng)作方式,使他的設計作品在表現(xiàn)形式上更為生動。雅各布森最負盛名的蟻椅、蛋椅、天鵝椅等造型均來源于對自然形態(tài)的仿生轉化,他將當時刻板的功能主義形式轉變成意象的流線形式,家具的幾何形被柔化,邊角更為柔和、形態(tài)更為優(yōu)雅,常被描述為“有機形態(tài)”,富有濃厚的人文主義色彩。對自然元素的獨特偏愛、對形式與功能的巧妙融合、對完美比例的極致追求都是雅各布森式家具設計的特點。
1952年的蟻椅(如圖6),是雅各布森極具代表性的家具作品之一。
作為全世界第一張成功采用密集板生產技術且椅座椅背一體彎曲成型的椅子,蟻椅采用當時最先進的一體熱壓技術,將椅座與椅背變成無縫銜接的整體結構,沒有任何多余的裝飾,造型十分簡約,如同精心雕刻的雕塑一般精致,配合人體工程學的設計,精確計算椅背高度與弧度,使人坐在上面更為舒適。蟻椅的面世在當時的設計界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和轟動,簡潔的設計、屈指可數的配件,讓它可以在流水線上順利作業(yè),成為丹麥首款完全能工業(yè)化批量生產的椅子,也將制造技術帶入一個全新的紀元。自蟻椅誕生起,經過不斷改良,衍生出一個系列,1955年的七號椅(如圖7)也承襲蟻椅的設計概念。如今,蟻椅已經如螞蟻般地遍布全世界。
天鵝椅(如圖8)和蛋椅(如圖9)是1958年(56歲)雅各布森為麗笙皇家酒店大廳所特別設計的椅子,是繼蟻椅之后的又一力作。天鵝椅和蛋椅都選用了當時最先進的材質,采用了最先進了技術,完全看不到任何筆直的線條,全部由曲線構成。天鵝椅由于它的造型自然流暢如同一只優(yōu)雅的天鵝而得名,椅座和椅背均由曲面構成,椅身為合成材料。和天鵝椅制作工藝十分相似的則是蛋椅,椅子的支架以彎曲木和金屬支架支撐整張曲面膠合板為結構,膠合板之外包裹上富有彈力的海綿,再用柔軟的布料或皮革覆蓋表面。它底部圓潤的形態(tài)就如同一顆隱形的蛋,坐在上面感覺全身都被包裹其中,給人十足的安全感與舒適感。如此優(yōu)良的設計來源于雅各布森對材質的極致追求和對完美設計比例的癡迷,與雅各布森一起工作過的設計師敘述了當時他們像從事雕塑工作一樣,將蛋椅和天鵝椅塑造成型,并反反復復修正多余部分的情景,精確了弧度之后,才會進入定模量產。這樣的創(chuàng)作方式讓蛋椅和天鵝椅外形的塑造可以與雕塑作品相媲美,將丹麥設計中的高貴與雅致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正如雅各布森在過世前不久針對自己一生追求的設計理念所說的:“最根本的要素就是比例,正是合理的比例設計使古希臘神廟精美絕倫。它們就像是被精確切割的石塊一樣。” [4]雅各布森的家具設計注重對材料的創(chuàng)新,追求完美的比例,人性化的功能設計與工業(yè)生產密切結合,充滿了人文主義情懷。
3.極簡的功能主義:雅各布森設計作品中的簡約之美,源于他對設計細節(jié)的推敲以及追求形式與功能完美融合的執(zhí)著態(tài)度。雅各布森的產品設計強調實用功能,但又不似功能主義那樣刻板,他設計的餐具獨具特色,貌似簡單的造型包含極具巧思的創(chuàng)意,他追求在精煉的形式上完美地實現(xiàn)產品功能,其眾多的產品設計都受到追捧,成為斯堪的納維亞設計的典范之作。
雅各布森于1957年(55歲)的設計這套AJ系列西餐具(如圖10)被贊為“毫無雕琢的完美餐具”。極簡的流線造型,啞光的霧面不銹鋼材質,拋棄任何紋樣與裝飾,精簡的線條直接刻畫出勺、刀與叉的功能特征,讓這套餐具看起來十分有質感。有弧度的手柄造型營造出系列設計的概念,圓弧的手柄使其握在手中手感舒適,磨砂的質感使這套餐具具有防滑功能。產品以展示用餐時手部線條的自然延伸為設計概念,兼具美感與實用功能。這套餐具憑借十分前衛(wèi)的造型,還曾客串過不少電影,《2001太空漫游》就是其中之一。
1967年(65歲)的可翻轉的煙灰缸(如圖11)是雅各布森為斯特森(Stelton)品牌注6上市系列設計的作品之一,以其精煉的外形和巧妙的功能設計,受到很好的市場反響。煙灰缸采用光滑的不銹鋼材質,在它的圓柱形外殼中,有一個半球形的容器與外殼精確地鑲嵌在一起,通過旋轉側面的手柄,半球形容器隨之翻轉,然后煙灰與煙頭就會統(tǒng)統(tǒng)地落入圓柱形容器里,這種區(qū)別于傳統(tǒng)煙灰缸的封閉形設計,避免了煙灰被吹入空氣中,也減少了煙味的傳遞。
在雅各布森的產品設計中,任何一個細節(jié)都不是隨意存在的,都融匯了他的設計巧思,攜帶著功能信息。功能即使用價值,是細節(jié)之所以在產品中存在的最根本屬性。也就是說,細節(jié)絕不僅僅是為了造型的需要,而是形式與功能的統(tǒng)一。[6] 作為一個崇尚功能主義的設計大師,他一方面強調純粹、抽象的幾何形式,另一方面,他又對那些冷冰冰的功能形態(tài)作了柔化的調整,在生硬刻板的造型設計之上增加了自然優(yōu)雅的有機線條,或是對生硬的邊緣做了柔和的細節(jié)處理。這些特點,都為他的設計產品打上了鮮明的斯堪的納維亞設計風格的烙印。[7]
結語
雅各布森作為20世紀推動丹麥現(xiàn)代主義發(fā)展的重要領軍人物,是“丹麥功能主義”的倡導人,他是一位建筑大師,同時又在家具設計與產品設計領域建樹頗豐。他的建筑作品強調整體性的總體藝術設計,他把家具、地板、燈具、門窗等細節(jié)都與建筑外觀和結構視為同樣重要,十分注重對細節(jié)的推敲,對細節(jié)的執(zhí)著追求使他的設計達到極致完美,誕生出了一系列經典的設計作品。無論是他的建筑作品還是家具設計、產品設計都散發(fā)著濃郁的人文主義情懷,他的大多數家具都是作為整體建筑中的一部分來設計的,強調注重功能與形式相和諧的原則,偏愛對自然形態(tài)的仿生轉化,將當時刻板的功能主義轉變?yōu)樽匀涣鲿车男问剑哂袃?yōu)美的雕塑形態(tài)和有機造型語言,有很濃烈的個人風格。幾乎每個丹麥人都坐過他設計的椅子,用過他設計的餐具吃飯。
雅各布森是一位十分有前瞻性的設計師,他走在時代的前端,敢于大膽采用最先進的技術和材料,挑戰(zhàn)新的結構方法和新造型,有些創(chuàng)新工藝為推動世界家具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他的設計充分考慮到實用性,與工業(yè)化生產密切聯(lián)系,順應了時代的發(fā)展,迎合當時的市場需求,從而獲得巨大的商業(yè)成功。他的設計理念給20世紀的建筑師和設計師們帶來了新的啟發(fā),他在建筑、家具、產品等方面的綜合成就,使他成為20世紀丹麥最有影響力的設計師之一。
注釋
注1:斯堪的納維亞國家是指北歐五國,包括丹麥、瑞典、芬蘭、挪威、冰島。
注2:兩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地處北歐的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在設計領域崛起,逐漸形成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斯堪的納維亞風格。
注:3:弗萊明拉森(Fleming Lassen,1902~1984)是丹麥現(xiàn)代主義建筑師和設計師,他的代表作為公共圖書館(Public Library Lund)和蘭德斯文化中心(Randers Cultural Centre)。
注:4:阿斯普朗德(Gunnar Asplund)是在20世紀上半葉極具有影響力的北歐建筑師之一,他善于將傳統(tǒng)建筑特征與現(xiàn)代建筑相結合,并擅長對當地的景觀元素作巧妙的處理,他將建筑外部和內部環(huán)境看得如同建筑本身一樣重要,能充分地表現(xiàn)出建筑與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關系。
注5:總體藝術(total work of art),德國作曲家威爾海姆理查德瓦格納(Wilhelm Richard Wagner)在1849年首次使用這個術語,后逐漸被用于建筑領域。該理念的支持者認為建筑師負責設計并監(jiān)督建筑內飾、家具、外觀和室外景觀物的整體性。
注6:斯特森(Stelton)是丹麥創(chuàng)建的設計品牌,其理念是創(chuàng)建一系列藝術性的家庭用品,其中每一個單件都與整套產品相和諧。
參考文獻
[1] 何人可 . 工業(yè)設計史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153.
[2] 王春瑋 . 斯堪的納維亞設計中的“慢設計”理念研究 [D]. 聊城:聊城大學 ,2014:11.
[3] 彭亮 . 丹麥學派的設計全才——安恩雅各布森 [J]. 家具與室內裝飾 ,2002(6).2.
[4] [丹]菲利克斯索拉古恩畢斯科 . 阿恩雅各布森 [M]. 遼寧: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5:19,22.
[5] 王欣 . 丹麥現(xiàn)代藝術設計風格探析 [D]. 濟南:山東大學 ,2007:21.
[6] 張曼華 . 行為互動海報設計特征與內涵探究 [J].裝飾 ,2016(7):115.
[7] 柳翰 . 北歐家具對現(xiàn)代功能主義的繼承與發(fā)展之研究 [D]. 長沙: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 ,200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