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av视频-97se色在在线视频-97se视频-97爱sese-久久久久国产-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美女毛片

“形”“意”“象”與陶瓷餐具設計的相關性

0

沈陽建筑大學設計藝術學院  劉聞名  吳 爽

摘要:
  本文從陶瓷餐具形態出發,對陶瓷餐具設計、傳統文化的形.意.象.及二者之間的關系和結合等問題進行論述,闡述了陶瓷餐具的審美要素和功能性特征,結合相關美學理論知識,剖析其外部造型和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相關性。

關鍵詞:
  傳統文化  陶瓷餐具  文化  審美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point of ceramic tableware appearance, elaborates the relevance between ceramic tableware design and the synaesthetic imagery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expounds the aesthetic features and functions of ceramic tableware, and then combines with relevant aesthetic theory to analyze the relevance between the appearance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Key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Ceramic tableware   Culture Aesthetic

中圖分類號:J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5)05-0106-02

  陶瓷餐具從古至今在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現代陶瓷餐具設計中,產品在符合使用功能的同時又要滿足市場價值。中國傳統文化在陶瓷餐具設計中的合理應用不但會拓展陶瓷餐具的市場發展前景,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人們精神方面的審美需求。中 國 傳 統 美 學 講 究 “ 形 ”“ 意 ”“ 象 ”, 其 所 蘊 含 的 獨 特 美 學 特 征 及 深厚的哲學思想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如今,單純的功能性設計已滿足不了消費者的需求,產品外在所表達的直觀形態美感、內部蘊藏的文化寓意及產品本身所展現的自然美這些方面都是消費者考量產品是否達到預期心理標準的一部分。

  陶瓷餐具作為華夏民族物質遺存,在人類發展史中占據著關鍵性地位。中國特有的文化意識和審美特征在其中得以傳承發展,研究其與形意象的相關性具有現實意義。

一 陶瓷餐具的設計要素
  1 形態設計的使用功能要素
  陶瓷制品是為了滿足人類的物質需求而產生的,其造型來源于人類的物質需求及生活實踐中對形態理解的積淀,代表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在發展初期其造型僅滿足了實用功能性。

  受工業革命影響,陶瓷制品已不完全依賴手工制作,逐步代以機器生產為主,更好地滿足了人們的物質需求。但其作為物質文明實體,滿足使用者的生活需要始終是其本質,根本目的是為人類服務。科技的進步使陶瓷餐具在造型、材料選擇、色彩搭配等方面都產生了巨大變化,形成了現代陶瓷餐具新格局,但使用功能始終作為其首要設計要素,仍需對其進行深入研究。
  2 形態設計的審美要素
  作為審美活動中起主導作用的人,在長期社會實踐中形成了獨特的審美特性,這其中陶瓷器物作為一種具有民族特色的物質產品,更是直接展現出中國傳統文化審美特征。陶瓷發源于中國,華夏民族各個歷史發展時期最具特色的文化都濃縮在陶瓷產品中。
  陶瓷制品如今作為工業產品更具有欣賞價值。現代社會,工業產品在滿足其基本實用功能的基礎上,更要考慮其審美特性及文化價值。餐具作為與使用者關系較密切的一類產品,在造型上更是需要注重其形式語言美感。
  3 形態設計的安全因素
  產品的安全因素是指避免及降低產品可能對人身安全、健康、環境以及產品本身帶來的危害,所有產品在設計中都要滿足安全性設計的要求。將安全因素在設計中進行考量其實就是將使用者的因素整合到產品設計之中,其在設計過程中的考量直接影響到使用者對產品的認知度,這也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最基本的一層。只有滿足基本安全需求,使用者的上層精神需求才會產生,這也是推動產品發展的動力之一[1]。當下,不同樣式的陶瓷餐具充斥在市場中,潛在的安全隱患也隨之增多,所以加強產品的安全性設計就顯得格為重要。在設計過程中,設計者需要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分析人與產品之間的關系,從產品的外部質感到使用過程中餐具和手發生的關系都需要進行綜合考量以保證產品安全性,使產品和使用者之間達到和諧的關系。

二 傳統文化當中的“形 、意、象”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形意象是人類審美活動的精髓,概括來講可包含物的外部形態、主觀創造性及其所蘊含的情感及寓意這些方面。“意”指審美主體的主觀情感,“象”指客觀的審美意象,“形”是對“象”的 符 號 化 提 取 。“形”、“意”、“象”,既體現了審美主體的主觀意識 ,又體現了審美對象的客體特征。審美對象的實用功能性能在器物使用過程中得到直接反饋,其造型又展示出物質生產文化水平所給人帶來的精神感官體驗,彰顯了時代特征下的審美特性。這些方面的有機結合構成了完整的審美活動,其作為感性存在使人與物之間相互吸引,使物質形態更具審美寓意[2]。

  1 自然象征性

  中國陶器誕生之初,作為生活用品在紋樣及造型上都反映出當時的審美風格及制作工藝。圖一、圖二展示的是原始社會陶器,底深、腹大、口小是二者共同特點,這樣的造型特點可以使功能性發揮最大,并在器物外部繪制了大量自然題材紋樣,如植物、動物、幾何紋樣,都反映了古人對自然的認識,表達了一種樸素自然觀。

  器皿外部的裝飾紋樣采用夸張手法對自然界中的動植物形態進行抽象變形,用粗細相間的線條、穿插有致的幾何圖案構成了一種形式美,將形象思維及抽象思維進行有機結合,展示出古人對自然的理解,并傳達了“形”所帶給審美主體的視覺美感,使產品造型更加生動、審美對象更具藝術感染力,也體現出了審美主體的創造性思維[3]。

  2 寓意象征性

  傳統文化特有的美學主張提倡“意”、“象”的運用,與西方具象藝術不同,意象傳達更多的是審美對象的文化性及哲學價值。古人對意象的理解來源于自然萬物,天地、水火、風雷、山澤等自然規律及人類自身,這些方面都深刻影響到中國特有的美學思想,這與西方仿生學設計相仿,但其在內容上涵蓋性更廣,運用更加靈活,能體現出審美主體的精神價值,具有樸素的自然觀價值及豐富的文化內涵。

  拿周易六十四卦來說,簡單的,不但體現出一種形式美感,更凝聚了古人對天地人之間關系的獨特思考,所蘊含的陰陽辯證思想、天人合一思想、太極思想等作為哲學理論及傳統美學思想都納入了對傳統美學思考的重要范疇[4]。

  瓷器發展蘊藏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審美情趣和地域特色,傳承著一種華夏民族的美學理念。圖三、圖四展示的是秘色瓷,作為我國古代瓷器中標志性門類之一,其所蘊含的審美理念及文化價值對我國傳統文化研究有著重要意義。從古至今,傳統文化都講究精神世界的和諧,包括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追求物質與精神的統一。《周易·系辭上》講到:“一陰一陽之謂道”,陽可定為物質,陰可定為精神,就是說物質和精神融合到一起才符合萬物的發展[5]。

  傳統文化中物質和精神統一的思想在秘色瓷中得到合理的融合,“意”、“象”所代表的審美主體的主觀情感及客觀的審美意象在秘色瓷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瓷器造型以蓮花為題材,經過燒制上釉,顏色呈青綠色,淡雅恬靜,充滿生機,這種釉色給人一種空靈自然的美感,體現了深厚的美學韻味和精神價值。“意”、“象”二者相互融聚,在器皿中融入、添加了感情因素,使審美主體的主觀情感更具審美效應。這也顯示,宗教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對當時社會產生深遠影響,在時代背景下,設計者將“意”、“象”思維及佛教藝術形態融入在瓷器造型上,蓮花、荷葉、佛像等佛教藝術題材在這一時期的瓷器造型上得到了大量展現,意象思維及佛教藝術文化的融合使器物超越了實用性的世俗美,使瓷器更具意境美[6]。

  三 陶瓷餐具形態與“ 形 ” 、“ 意 ” 、“ 象 ” 之間的關系

  傳統文化中的“形”、“意”、“象”是審美主體意識和審美客體特征的統一,陶瓷餐具作為物質實體,其實用性可得到直接反映,而其外部造型又反映出社會文化所體現精神審美特性,具有特定時代特征的審美價值。陶瓷餐具以物化形式展現,“形”體現審美主體的主動創造性,蘊含著人的審美主觀意識、動機和體驗,生動的陶瓷形象是審美意象的基本載體。同時,“意”、“象”由審美主體的藝術想象形成,其中添加了設計者的主觀意愿、情感,使實體對象透出情感色彩,從而傳達出一種精神上的愉悅,得到一種更好的審美體驗。

  1 文化價值

  現代陶瓷餐具的發展歷程展現了現代文明的進步,其與傳統文化形意象的關系正是建立在這種物質基礎之上的,是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文化碰撞的交融,其使用功能價值、經濟價值及文化意義獨具個性,作為物質實體既強調物的作用,更強調物與人的關系。形 意 象 在 中 國 傳 統 文 化 中 具 有 獨 特 性 ,也 啟 迪 著 現 代 設 計 思 維 方 式 ,設計者應在其中提取相對有規律性、人文價值的觀念進行整合分析,從中拓展新思路以應用在現代陶瓷餐具設計中,將民族文化思想與產品造型進行有機結合,以陶瓷餐具形態處理為出發點,賦予陶瓷餐具文化寓意、精神價值[7]。

  2 審美價值

  中國傳統文化具有連續性、整體性,直接影響到中國人的審美意識。

  中國傳統思想中美學講究“形”、“意”、“象”,通俗來講,“形”可指外部形態,“意”可指藝術品的創造性、文化內涵及其所蘊含的美感,“象”指器物所帶給審美主體的內心情感。審美主體經過這三種認知階段形成一個完整的審美活動,在審美活動成主體對美的獨特認知及感受。審美價值表達在陶瓷餐具形態處理中具有廣闊的研究前景,中國傳統文化其本身所傳達的審美意識、美學精神在世界藝術史上獨樹一幟,作為設計者應將其思想進行整合提取應用在外部形態中,更好地體現中國特色美學精神,使其欣賞價值大大提高并帶給使用者精神上的愉悅。

  四 陶瓷餐具形態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探討

  1 陶瓷餐具形態與傳統文化的關系

  人類在陶瓷制品誕生之初賦予其最基本的實用價值,經過幾千年的發展,瓷器本身早已不再單純作為實用器具出現在社會上,其本身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承載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特性,作為文化載體,更是在其中積淀著華夏民族文化精髓。瓷器文化發展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陶瓷器具的形態特征,見證了華夏民族物質經濟發展的同時,又彰顯出中國傳統文化意蘊,這二者互為映照。陶瓷餐具作為瓷器文化的縮影,更是與傳統文化有著緊密聯系,古人言“人無貴賤,家無貧富,飲食器皿皆所必須”,凸顯出餐具使用的必要性。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就要求現代產品形態要更具美感,并要在形態上賦予其傳統文化色彩及一定的精神價值[8]。

  2 傳統文化在陶瓷餐具形態處理中的發展空間

  華夏文明起源于黃河流域,依農耕而生,古人在長期對農業文明的實踐中形成對“天”“地”“人”的認知,提出華夏民族特有的宇宙觀思想。從《連山》《歸藏》《周易》到《尚書》中提出世界萬物都是相生相克關系,形成中國人對自然規律的獨特認識。“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 ,君 子 以 厚 德 載 物 ”“ 盡 心 ,知 性 ,知 天 ”,從 這 些 語 言 我 們 可 以 了 解 古人的世界觀及價值觀——提倡人與自然和諧共存。之后,儒家思想,佛教思想都在發展中影響著中國人對美的獨特意識[9]。

  歷經數千年發展,華夏文明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美學特征直接體現出中國人的文化意識,瓷器作為物質實體在精神上更是蘊含著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其作為器物也是人類精神文明的一種體現,極具中國特色意境美。當下,隨著西方設計思潮的涌入,陶瓷餐具設計出現了多元化發展,新材料、新工藝的使用都開辟了陶瓷餐具新市場,但在其設計領域也出現了模仿、拼湊、盲目追求西方設計思潮等新的問題,這樣的作品缺少情感,空洞乏味,不能與人的心靈產生溝通,缺少民族特色。陶瓷餐具作為飲食器具稱不上是純粹的藝術品,但其作為中國瓷器文化縮影體現出中國瓷器獨特的工藝性、美學價值和哲學思想,其意義遠遠超出單純作為生活用品的范疇。所以在現代陶瓷餐具設計中,合理地將中國傳統文化中形意象美學思想融入器物中,使其更具形式美感,對提高人們生活品質有積極作用,更是對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一種傳承與推廣,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五 結語

  中國傳統文化歷經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美學思想及哲學體系,陶瓷餐具作為其物質載體其形態處理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有著必然聯系。陶瓷餐具作為日用品,在結構上已展示出其功能性一面,同時其表面肌理紋飾又可賦予中國特色的審美價值,讓使用者在日常生活之中享受一定精神上的愉悅。

  設計者應以“形”為出發點,提取傳統文化中“形”、“意”、“象”所包涵的美學特征,在陶瓷餐具中加以運用,使陶瓷餐具形式上更具意境美,更好地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美學精神。

QQ截圖20150807091039

參考文獻
[1] 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5.97-135
[2] 宗白華.美學與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56-171
[3] 王建中.論功能陶瓷設計與陶瓷造型美學[D].中央工藝美術學院,1992
[4] 王振復.大易之美[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46-88
[5] 王炳中.周易導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26-301
[6] 張璐.法門寺秘色瓷與晚唐佛教密宗審美觀念研究[D];西北大學,2013
[7] 柳冠中.中國工業設計產業結構機制思考[J];設計.2010(12)
[8] 毛雄飛.傳承與超越——當代中國陶藝美學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09
[9] (英)L?比尼恩.亞洲藝術中人的精神[M].遼寧人民出版社,1988.23-68

主站蜘蛛池模板: 车险| 文成县| 明溪县| 木兰县| 大兴区| 维西| 襄汾县| 东兰县| 鄂伦春自治旗| 长武县| 蒙自县| 上虞市| 吉林省| 道孚县| 翁牛特旗| 雷波县| 城口县| 阳高县| 苍南县| 德安县| 广饶县| 循化| 淮安市| 施秉县| 太白县| 抚顺县| 佳木斯市| 容城县| 贡山| 盘山县| 梁河县| 博野县| 萝北县| 会理县| 勐海县| 稻城县| 永新县| 清流县| 五莲县| 望奎县| 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