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av视频-97se色在在线视频-97se视频-97爱sese-久久久久国产-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美女毛片

《設計》專訪|安娃:未來會有更多圍繞“社會需求”的主題性課程群來重構教育知識系統

0

2 安娃.jpg

安娃,廣州美術學院工業設計學院副教授,藝術設計學系主任、碩士生導師。設計哲學博士、交互設計碩士。致力于交互設計、服務體驗設計、生活方式創新、數據可視化等領域的研究。中國工業設計協會設計教育專委會理事、中國服務設計人才與機構評定專家組成員、廣東省工業設計協會會員、國際體驗設計協會委員、世界華人華僑人機交互協會委員。

主持或參與國家級、省級教學和科研項目20余項;發表論文18篇;獲得發明、實用新型、外觀專利26項;參與騰訊、華為、廣汽、吉利、三星、LG、博物館等企業機構的交互服務設計相關項目30余項;多次在國內外設計教育及行業會議發表演講。獲得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用戶體驗設計70人”;2018年“光華龍騰中國服務設計業十大杰出青年”;2018年“光華龍騰中國設計業十大杰出青年(提名獎)”;入選“廣東青年設計百人榜”。

 

《設計》:2022年最新版的《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中,設計學成為交叉學科門類的一級學科(可授予工學、藝術學學位)。這預示著設計學科將發生怎樣的變化?

安娃:西蒙曾說過,“凡是將事物變得趨向于更加美好的行為都是在做設計”。設計,是人類改變生活世界的創造性行為,設計的本質就是具有交叉性的,只是“設計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需要有其獨特、鮮明的屬性特征讓大眾所理解和接受。讓事物變得更加好看、好用,以“物”為對象的設計成為設計的早期內容。隨著時代的發展,從平面設計、產品設計、空間設計等,到交互設計、服務設計、體驗設計,我們可以看到設計對象“從有形到無形”的轉變趨勢,生活可以被設計,情感體驗可以被設計。當行為、生活、服務、體驗成為設計對象的時候,設計學專業必然會更加需要其他學科的知識融入,如社會學、管理學、心理行為學、計算機科學等,設計學科的邊界也在拓展。

設計學具有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雙重特征,在藝術學門類里強調藝術性與創造性;在工學門類里強調科學性和客觀性。學科交叉是現在很多學科都在提倡的,不單是設計學科。設計學之所以現在開始強調學科交叉,是由于“設計”對社會的影響價值與過去不同了。所以,我認為不是設計學科的定位發生了變化,相反,是設計學在現在時代語境下開始具備更加完整的詮釋設計本質的條件,設計能發揮更大的作用,而設計是創造性行為活動這一本質并沒有變。

 

《設計》:目前的設計教育是否對應對真實世界挑戰的核心能力有了明確的認識,并以此為目標來調整教育的內容、培養的方式和支持的體系?

安娃:設計需要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那么,真實世界的核心問題是什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1975年成立以來推出了多份全球報告,旨在思考教育在不同轉型時期的作用。1972年的《學習生存:今天和明天的教育世界》把教育從學校拓展到人的一生,強調“終身學習”;1996年的《學習:內在的財富》提出“認知、做事、真誠、共同生活”,把教育從知識拓展到生活;2019年發布的《一起重新構想我們的未來》提出重新思考知識和學習如何在日益復雜、不確定和不穩定的世界里塑造人類的未來,該報告為教育提出了一個新的社會契約:重建人與人、人與地球以及與技術的關系,把教育從人類中心主義拓展到地球中心主義。加劇的社會和經濟不平等、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資源浪費,以及以數字技術為代表的顛覆性技術,都給教育帶來重大影響,也改變了教育的核心目標。

當我們明確了現代世界面臨的問題后,圍繞這些問題,我們需要進行教學內容、培養方案的調整,從而建立新的教學模式和組織架構。我關注到近兩年國內各設計院校對可持續問題、未來社會、倫理問題、社會技術等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課程實踐。例如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可持續設計理念”系列課程、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療愈”系列課程、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文化數字化”系列課程,都是在不同年級開展圍繞同一主題的教學探索,體現了不同年級的學生對這些主題的思考。以前我們很多課程是散點分布,同一年級的課程與課程之間缺乏內在聯系,不同年級的課程缺乏承接關系。未來會有更多圍繞“社會需求”的主題性課程群,來重構我們的教育知識系統。

《設計》:交互設計在國內經歷了高速發展,您曾主持過題為《面向生活方式的跨學科交互設計方法論研究》的國家社科藝術學項目,在您看來,交互設計將向哪個方向著力發展?

安娃:我從香港理工大學碩士畢業后進入高校教授“交互設計”相關的課程,是國內最早一批科班出生的交互設計教師,我的很多同學當時都去了互聯網企業就職,經歷了中國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時期。交互設計專業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展而逐漸被大家所認識,但是,“交互設計”并不等同于“互聯網”。我的導師辛向陽教授畢業于卡耐基梅隆大學,我學習到的交互設計理念是“大交互”概念,卡耐基梅隆大學設計學院前院長布坎南教授定義交互設計為:“通過產品(實體或虛擬)、服務或更加復雜的系統,來創造和支持人們的各種行為活動。”可見,交互設計的核心內容是行為活動的構建。交互設計具有典型的交叉學科屬性,最早從計算機領域發展而來,與心理學、行為學、社會學、戲劇等學科都有天然的聯系。我剛結題的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就是一個跨學科的研究,探討交互設計思維方法在以生活方式為設計對象的設計實踐中的應用。

交互設計未來的發展方向我認為會從這幾個方面著力:一個方向是繼續與技術領域的深度融合,新技術的應用離不開對人機交互的考慮,這將是一個不變的話題;另一個方向是往社會人文方向融合,體現在對社會活動的設計、人與人關系的設計、情感的設計等;還有一個方向是與組織設計進行關聯,這將是把“交互”從應用層面往更高層面進行探索,社會復雜系統應該如何設計,這是一個更前沿的話題。

 

《設計》:羅蘭·T·拉斯特(Roland T.Rust)教授在《情感經濟:人工智能、顛覆性變革與人類未來》一書中提到“情感經濟時代”即“人工智能逐漸開始比人類更聰明之后,人類能發揮作用的地方,會逐漸轉移到情感領域”。在您看來,人工智能讓設計師的工作變得更容易了還是更難了?“未來設計師”應該習得哪些知識和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安娃:人工智能的出現改變著企業的生產方式、社會的治理方式、人們的生活方式等,在提高效率、準確性、廣泛性方面確實給人類生活帶來很多便利。“人工智能的出現是否會替代設計”是最近很多人都在探討的問題,前幾天跟辛向陽教授聊到這個問題時,他說到,“人工智能目前能替代的是20世紀的設計,而不是21世紀的設計。”我的理解是,人工智能在匹配人類的指令后確實能更快速地輸出很多好看的平面、產品、建筑設計圖紙,這確實能簡化一些設計的前期工作和提高效率。但是,我們現在所謂的“設計”遠不止“出圖”這么簡單了。正如前面提到的人的生活可以被設計,組織可以被設計,城市治理可以被設計,環境保護問題需要被設計……這些內容還有賴于人類用智慧去判斷和處理,這些是人工智能還不能替代的設計,也是我們在21世紀需要更加關注的設計問題。

設計師的不可替代性,其中很重要的是對問題的定義。過去,我們強調設計要“解決問題”,現在我們更加強調設計要“定義問題”。定義,意味著要重視“什么是值得關注”的問題,應該“如何理解”這個問題。我認為,問題意識包括“解決問題”和“定義問題”兩個部分。我們教授學生“適應社會需求和變化”的基本技能,同時我們也需要重視學生“構建社會需求”的能力,這也是人工智能所不能替代的。

 

《設計》:您認為大學教育最重要的是教授學生哪些知識和能力?您希望自己的學生未來承擔起怎樣的社會責任,實現哪些設計價值?

安娃:大學教育很重要的任務是讓學生認識自我,并且找到自己與社會的鏈接點,這個非常重要。作為專業教師,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幫助學生尋找這個鏈接點,專業知識技能是這個鏈接點需要的基本素養。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教師不能以統一的標準去要求所有學生。有些學生本科學了交互,但是他發現自己對平面視覺更感興趣,他畢業就業后能將交互的方法應用在視覺設計中,那也是不錯的教育成果。

我希望自己的學生首先能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這是永恒不變的真理。作為設計者,我希望學生能將“設計思維”融入社會發展需要的各個方面,運用設計思維不斷去探索和定義未來世界是怎樣的,不止是停留在設計學科范圍內的領域。具體來說多關注可持續發展問題、先進技術與現代生活融合的問題、人類健康福祉問題等。

 

《設計》:請您分享下在“產學研”結合方面的體會。這些合作對于設計教育有怎樣的助益?

安娃:產業發展與設計教育是互相促進的。過去,設計教育更多是為了培養能夠滿足產業需求的人;現在,我們更加鼓勵培養能思考和構建“未來”的人。過去一段時間,產業引導了教育變革;近幾年,教育開始影響產業發展,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設計教育者們更多關注社會發展的前沿問題,這同時影響到教學體系和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

廣州美術學院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制造業、信息科技相對發達。利用這樣的地域優勢,在教學中有很多與產業連接的機會,與企業聯合課題,以課程、工作坊、講座等多種形式建立合作,讓學生提前能感受到企業真實的項目孵化過程,這對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大有幫助。同時,也有益于教育工作者們了解社會需求、行業發展動態、調整教學內容,以及在學術層面總結出具有普適性應用價值的學術理論,保持設計教育不要與社會脫節,甚至能引領社會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川县| 阿坝| 西青区| 溧阳市| 莱西市| 张北县| 长沙市| 遂川县| 当阳市| 司法| 东丽区| 柘荣县| 师宗县| 忻州市| 普宁市| 射阳县| 郓城县| 观塘区| 鲜城| 五峰| 额敏县| 广汉市| 吉首市| 通河县| 沂源县| 佛学| 师宗县| 东宁县| 鄂温| 綦江县| 明光市| 横山县| 烟台市| 云梦县| 陆良县| 昆明市| 西昌市| 丘北县| 三门峡市| 大竹县| 淮阳县|